Chereads / 归元:灵鈅天启 / Chapter 12 - 第十二章 易学传承:从元易到周易的演变

Chapter 12 - 第十二章 易学传承:从元易到周易的演变

地球元宇宙10年,公元2031年1月25日

房间内依然肃静如初,众人屏息聆听,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.

然子微微挺直身子,深吸一口气,又缓缓吐出,仿佛是在努力调整状态.他的声音略带一丝疲惫,却依然不失沉稳:""元易"后来演化为"归藏""连山"和"周易"..."

刘莎侧头看了看然子,见他神色间略显倦意,随即环视了一下众人,微笑着提议:"各位师兄,我读过一些关于"归藏"的书,不如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吧?"

"太好了,有请,有请!"然子如释重负,脸上浮现出感激的笑意,仿佛遇到了"救星".

毕竟,他已经年过六旬,白天连续讲六个小时,此刻又讲了近四十分钟,疲惫已然写在脸上.

刘莎站起身,双手合十,先向然子深深一躬,然后又转身面向众人,略带谦逊地说道:"那我就献丑了."

随后,她轻轻落座,微微一笑,语气温和:"大家知不知道,黄帝除了别名轩辕氏,有熊氏,帝鸿氏外,还被称为'归藏氏'?"

随着她的话音落下,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她身上,静静等待下文...

"轩辕黄帝崇尚大地,'黄'正是土地的颜色.大地承载万物,具有包容,厚德,稳重,公正的美德.因此,轩辕黄帝又被称为'归藏氏'."

刘莎没有等待大家的回应,直接给出了答案.

"轩辕黄帝主张'万物归藏于地',因此他对"元易"进行了修订:以坤卦为首,并将阳爻的符号由圆圈'O'改为一横'—',而阴爻依然用'Λ'字表示."

她一边说,一边拿起笔,在然子刚才用过的纸上画了一道横线"—".

"此外,他还撰写了四千三百言的文字,称之为"归藏",并将其作为氏族核心的信仰文化."

说完,她放下笔,侧头看向然子,似乎在询问:"这样讲对吗?"

"很好,刘师妹讲得非常清楚."然子微微点头,赞许道,随后补充说:"这就是第二部易经——"归藏"."归藏"继承并完整保留了"元易"的文化思想,因此许多易学研究者认为"归藏"其实就是"元易"."

话锋一转,他又继续道:"当然,也有人认为"归藏"和"连山"早已失传,不过这种说法仍有待商榷."

话题由此引向了"连山".

"刘师姐,你对"连山"也有所了解吧?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?"

一个坐在然子正对面的年轻女生开口,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,显然对刘莎刚才的讲解十分满意.

"了解得不多,我只是从"周礼·春官宗伯·太卜"中读到过一些."

刘莎的谦虚并非客套,如今关于"连山"的资料确实极为稀少.

"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,大禹因治水有功,受舜帝禅让继承帝位,建立了九夏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——夏朝,因此被称为'夏禹'.在治水过程中,他领悟了自然变化的规律,将这些智慧融入易学文化,并对"归藏"进行了修订,扩展为八万言的"连山",成为夏朝的核心文化.然而,卦画并未改动,阳爻仍以实线'—'表示,阴爻依旧用倒'Λ'字表示."

她一边讲解,一边指着纸上的图示,帮助大家理解.

听到这里,那位女生忽然开口:

""连山"以艮卦为首,象征连绵不绝的群山,因此得名'连山'.据说,它托名盘古开天辟地后的第一代人主——'天皇氏'所创.""刘师姐,这种说法对吗?"

原来,她对"连山"也略有研究.

"师妹这是在考我啊."刘莎微微一笑,"看起来你知道的比我还多呢."

全场顿时笑声四起,气氛轻松了不少.

那女生俏皮地笑了笑:"网上看到的,只知道这么一点."

 

"不错,不错,看来喜欢易经的人越来越多了."然子坐直了身子,似乎精神恢复了几分,""连山"是第三部易经.但由于它托名'天皇氏'所创,后世有人误以为它才是第一部易经.实际上,"连山"是在"归藏"之后才出现的."

然子淡然一笑,继续解释道:"到了商朝,成汤作为轩辕黄帝的嫡系后裔,再次恢复"归藏"作为国家的主流文化,并将其改称为"商易"."

"是的,易学界确实有'夏易''商易''周易'之'三易'的说法.原来"夏易"就是"连山",而"商易"就是"归藏"呀."商文爷爷接着然子话补充说道.

"对的,商师兄."然子首肯,然后又转向坐在旁边的刘莎:"刘莎师妹,上次见面时,你让我评价那本"图解易经",还记得我说过什么吗?"语气轻松随意,显然,二人关系十分熟悉,时常交流.

"您说现在市面上的"易经"几乎全是"周易".虽然其中的基础知识可以参考,但'爻辞''象曰'这些内容就要小心甄别了."刘莎回复道.

话音未落,然子带着几分认真的说:"刘师妹,还是请你给大家讲讲"周易"吧."

"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吧?需要再介绍吗?"刘莎将目光投向众人.

大部分人赞同再讲解一下.

"那好,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.讲得不好,还请诸位多多指点."

刘莎站起身,双手合十,转身又向四周鞠躬.

掌声响起,既是对刘莎的鼓励,也是对她致礼的回应.

 

"周朝之所以放弃"商易"而采用"周易",大家应该都清楚.简单来说,就是因为"周易"是由周文王姬昌创立的."

刘莎的语调柔和,带着一丝皖北口音,音色清丽,富有韵味.

"至于周文王创立"周易"的故事,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,我就不再赘述.我今天想给大家讲讲阴爻用虚线表示的由来."

刘莎话音刚落,众人纷纷点头,显然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兴趣.

"在商代之前,人们还在延续'结绳记事'的方法,因此阳爻通常用圆圈'O'或一条横线'—'表示,而阴爻则用倒'Λ'字形表示,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结绳记录.到了商代及其以后,人们开始使用龟甲,兽骨和金属等材料进行记事,为了方便刻划,姬昌将阴爻的'Λ'字改为了用一条虚线'--'表示.而阳爻依然不变,仍然用一条实线'—'表示.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阴爻和阳爻符号的起源."

此话一出,听众中不禁传出一声声感叹:"哦,原来是这个原因啊."

商文爷爷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刘莎,仿佛第一次认识她一样.

是的,爷爷和刘莎共事多年,却从未知道她何时开始研究易经的?

刘莎继续说道:"姬昌不仅修改了阴爻的符号,还为每一卦的卦名,卦画和卦象编写了解释文字.这便是早期的"周易",也就是然子师兄所说的第四部易经."

说到这里,刘莎微微停顿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,似乎在询问:"大家明白了吗?"

然子接过话题,补充道:"接着,周公补充了'爻辞',再后来,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编写了"十翼",也就是"易传",将儒家思想融入其中."并起身率先鼓掌:"很好,讲得非常清楚!大家为刘师姐的精彩分享鼓掌!"

商文拍得更加响亮,满脸激动地转向旁边的爷爷说道:"今晚可不止是聊天,这简直是一场易经基础知识的培训课!"

然子没有再坐下,似乎暗示着今天的聚会即将结束,"各位师兄,易学博大精深,但大家一定要清楚,如果要深入研究正统易学,就必须以"元易"为基础.不过..."

然子的目光锐利,透出一股睿智,语气坚定有力:"'易'是需要靠自己去悟的!并不是通过读几本书,听几次课就能够掌握的."

最后,然子再次强调:"刚才我提到过,"元易"中的'气'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了.'气'就是现代物理学中的'量子'或'场',从狭义上理解,也可以说是'光'或'能量'."

 

听到这些术语,商文的心中顿时一亮.

难怪然子会说"易"是靠自己去悟的!原来,学易——不,应该说是"修易""悟易",能够融入场域,提升自身能量,那...是不是也能激活所谓的"灵能"?

商文不敢再多想下去.

但内心的兴奋感却难以言喻.

他仰望着然子先生,目光中充满了无限的钦佩.

 

商文原本想问然子是否了解归元会,但师兄们一个接一个地与然子告别,互道晚安,话题不停,根本没给他开口的机会.而且,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,明天然子还要继续讲授"天静七日:与心回家"的易学讲座,因此商文最终决定不再提起这个问题.

 

接下来的几晚,商文一直想再次参加然子的聚会,但因为主办方安排了然子分批会见不同的研修学员,他也就没有再见到然子的机会.

在与刘莎老师的交流中,商文几次试图话中有话地打听然子与归元会的关系,但每次刘莎老师都巧妙地转移了话题.

尽管如此,商文坚信,既然然子如此熟悉"元易",那么他和归元会一定存在某种关联!